Deep Purple─深紫色合唱團(在此簡稱DP),英國的重金屬/Hard Rock經典老團,最為人所知的搖滾國歌Smoke On The Water出自1972年的專輯Machine Head,如果身為金屬頭沒聽過、學吉他沒練過、玩搖滾團沒cover過這首歌,就好像你說你是虔誠的基督徒卻從來沒讀過聖經。

記得第一次聽到DP的音樂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老爸拿了一張紫色封面的Purpendicular(1996年)在車上放,第一首歌Ted The Machine清脆的電吉他和鼓聲交錯,爽朗的節拍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聽過一次(再加上封面的顏色...)絕對不會忘記這是哪個樂團的音樂。老爸只輕描淡寫的說這是搖滾樂的一個老團,直到高中和同學去逛唱片行,看到D字母開頭的那區我才發現DP的專輯有一整排(這家唱片行有水準XD),豈只是個老團,更是個搖滾金屬始祖之一,又瞄了些簡介他們在日本可是紅的不得了,也不禁羨慕起日本因為是我當時第一次看到"Live In Japan"的現場專輯。

小時候在聽Purpendicular的時候完全就不知道DP還會繼續活躍,也從沒想過有機會能站在前排看他們的現場演出。5/2星期六聽了他們的演唱會,照例要貼上一些照片和影片,樂團的介紹也要整理整理,但是老團就是老團,一大串的歷史(加上我不怎麼樣的文筆)花了我快一天的時間才完成。一定有人比我了解DP更透徹,DP的介紹也絕對不只短短一篇網誌的長度,若有寫錯的地方請多指教!
Deep Purple.jpg

↑由左至右為主唱Ian Gillan、鼓手Ian Paice、鍵盤手Don Airey、貝斯手Roger Glover、吉他手Steve Morse。是目前DP的班底。

Deep Purple在1968年成立於英國東南部Hertford哈特福郡的Hertfordshire市,原本團名為Roundabout。至今已經出了16張錄音室專輯。

要讀下面的介紹前,希望能先了解樂團曾經歷許多次的團員更動,從1968~1976年間的團員陣容普遍被分為MarkⅠ~Ⅳ,其中最商業性成功的是1969~1973年活躍的MarkⅡ,包括Ian Gillan、Ritchie Blackmore、Jon Lord、Roger Glover、Ian Paice,之後就是自1976~1984年長達八年多的樂團解散。MarkⅡ這個組合在1984~1989年間再次重聚,直到1993年吉他手Blackmore和其他團員的分裂。

近年來的團員組成比起從前非常穩定,雖然鍵盤手Lord在2002年退休之後,鼓手Paice成為DP唯一位元老團員。

雖然許多團員試著不把自己歸類在任何一種音樂類型,但Deep Purple、Led Zeppelin和Black Sabbath被並列為重金屬以及近代硬式搖滾hard rock的開山始祖。
DP的音樂融合古典樂、藍調搖滾、前衛搖滾、pop等元素,他們曾經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的"The World's Loudest Band(世界最吵/大聲的樂團)",至今已賣了一千萬張唱片。

 

Deep Purple的Biography:

1967~1968年 Pre-Deep Purple Years

1967年,英國搖滾老團The Searchers的鼓手Chris Curtis找上倫敦生意人Tony Edwards,談論他想組新團體的心願,樂團取名為Roundabout(取這名的原因是團員可以自行加入或退出)。聽了他的想法以後,Edwards同意為樂團籌措資金,並另外找來兩位生意夥伴John Coletta和Ron Hire,公司名稱以三人名字字首Hire-Edwards-Coletta取名為HEC enterprises。
Curtis第一次招募的成員是受過傳統Hammond Organ電子琴訓練的Jon Lord,當時因為和Rolling Stones吉他手的兄弟Art Wood一起玩團(The Artwoods)而頗有名氣。隨Lord後而來的是客席吉他手Ritchie Blackmore。
有兩位成員後很快的Curtis退出樂團,但是三位贊助商和Lord、Blackmore都很熱切的繼續經營這個樂團下去。
至於貝斯手,Lord提議由他的老友Nick Simper擔任,原為英國流行團體The Flower Pot Men and their Garden的一員。Simper開始聲名大噪是因為曾待過英國搖滾團Johnny Kidd and The Pirates,還有一場車禍造成一名孩童喪生。
主唱Rod Evans和鼓手Ian Paice加入後,形成了Roadabout首次的隊列。1968年春天,在短短的丹麥巡迴後,吉他手Blackmore提議把團名改成Deep Purple─一首他奶奶最愛的歌


1968~1970 Breakthrough

1968年十月,DP成功地翻唱Joe South(得過葛萊美美國歌手兼作曲獎)的"Hush",登上美國排行榜第四名、加拿大排行榜第二名。這首歌收錄在DP首張專輯"Shades of Deep Purple",他們被英國藍調搖滾團Cream選上作為巡迴的暖場樂團。
Support首張專輯的巡迴到美國的同時第二張專輯"The Book of Taliesyn"上市,排在美國排行榜第38名、加拿大排行榜第21名。
1969年推出第三張專輯"Deep Purple",第八首歌"April"加入弦樂器和木管樂器,可明顯聽出學音樂出身的Lord受到巴哈和李姆斯基-柯薩可夫的影響。
第三張專輯的廣泛巡迴演出後,DP的美國唱片公司Tetragrammaton倒閉,DP沒有資金,未來發展也顯得不樂觀。
1969年初DP回到英國,錄製單曲"Emmaretta"。主唱Rod Evans因為試著引誘一位音樂劇Hair的固定班底墮落(或犯罪,原文為seduce,不知道原意為何?),和貝斯手Simper一併被開除。
隨後DP開始找尋代替的主唱,吉他手Blackmore將注意力移向19歲的歌手Terry Reid,在一年前原本受Jimmy Page邀請擔任即將成立的Led Zeppelin主唱。但是由於Terry Reid被唱片合約綁住且對自己的solo事業比較感興趣,Blackmore只好到其他地方另覓主唱。最後DP尋找到英國搖滾團Episode Six的Ian Gillan,當時這個團已經發行了多首單曲,卻都沒有突破性的發展。Episode Six的鼓手Mick Underwood以前和Blackmore待過同個樂團,看在老夥伴的情份上Underwood介紹貝斯手Roger Glover幫忙DP,後來DP說服Glover成為正式團員,這個動作造成Episode Six的解體,也讓Underwood產生和DP長達近十年的心結直到70年代末Gillan把他招入後期的DP。
這個讓Episode Six解體的DP全新陣容就是最為經典的MarkⅡ,但是首次合作所發行的單曲"Hallelujah"卻非常失敗,被形容為不吉祥帶來厄運的作品。
1969年第一張現場專輯"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由Lord編制的史詩solo project,樂團在倫敦Royal Albert Hall和皇家愛樂樂團演出,由Malcolm Arnold指揮,是當年搖滾樂團和管弦樂隊合作的首例,雖然當時DP並沒有對某些媒體為他們貼上"a group who playes with orchestras"的標籤感到開心,因為事實上他們這麼做是希望讓樂團發展成更精練、更hard rock的型態。儘管這樣,由Lord寫歌,DP錄製了另一張和管弦樂團合作的現場專輯"Gemini Suite"。


1970~1976 Popularity and breakup


很快的在Orchestra發行後,DP開始忙碌於巡迴,之後的三年根據DP的行程表來看則是比較鬆散。
1970年六月第四張專輯"In Rock",專輯名稱是經過謹慎地選擇,為了要和上一張Orchestra做區隔,這張專輯的歌曲包括後來演唱會常會出現的"Speed King"、"Into The Fire"、"Child in Time",單曲"Black Night"被選為英國十大單曲。在這期間,Blackmore的吉他和Lord歪曲的電子琴,配上Ian Gillan咆哮哭啼的嗓音還有Glover與Paice的音韻節奏,已經變得非常獨特、具有特色,也立刻受到全歐洲的搖滾樂迷認可。
1971年夏天,第五張"Fireball"更加圓潤老練、更有前衛創造性的專輯上市,這是主唱Gillan很喜歡的一張(但其他團員則不然)。"Fireball"發行的幾個星期間,DP已經在表演一些計畫錄進下一張專輯的新歌。其中一首歌(後來變為有名的"Highway Star")就是在"Fireball"專輯巡迴的第一場被演唱,這首是在巡迴巴士上完成,當時正開往Portsmouth(不知是美國還是英國的城市),創作靈感源自一位記者的問題:你們如何著手寫歌?
三個月後,1971年12月DP到瑞士錄製第六張專輯"Machine Head",裡面有最為膾炙人口的經典搖滾國歌"Smoke On The Water",關於這首歌還有這張專輯有一段故事,有興趣的請參考Harmony大師的這篇網誌,有非常詳盡的介紹
這張專輯成為DP最受歡迎的專輯之一,演唱會必唱的金曲"Highway Star"、"Space Truking"、"Lazy"、"Smoke On The Water"都是出自這張。DP接著巡迴並繼續錄製唱片,這樣的速度是他們三十年來最快的。
1972年間DP辦了四個美國巡迴,八月到日本巡迴,並發行現場專輯"Made In Japan",原先只打算當作Japan-only的專輯,但銷售至全世界後立刻熱賣,現在仍為搖滾樂最受歡迎銷售量最高的演唱會專輯之一。
1973年第七張專輯"Who Do We Think We Are",以熱門單曲"Woman From Tokyo"為主打,但樂團內部前所未有的緊張與精疲力竭更受到外界關注。元老成員之一的吉他手Blackmore認為Gillan根本不夠專業,演唱會上經常忘詞,卻一直不以為意,Blackmore說"樂迷花大筆鈔票來看演唱會,結果底下的觀眾歌詞卻唱的比他還熟,這真是可笑!"
Gillan在DP於1973年夏天第二次巡迴日本後與Blackmore決裂,最後Blackmore開除了Gillan,而貝斯手Glover因為受不了這種長期不和諧的氣氛也同時離團。
為了找人填補團中的空洞,DP辦試聽會,兩位主要的候選人為Angus Cameron和David Coverdale,Angus因為聲音不夠高而被刷掉,於是他們選定來自英國東北部Saltburn(鹽燒!?)的不知名歌手David Coverdale,還有原為英國搖滾團Trapeze的貝斯手兼主唱Glenn Hughes。這樣子的新組合在1974年發行第八張"Burn",另一張極為成功的專輯,巡迴也是叫好又叫座。
Hughes和Coverdale為樂團加進合聲和更稀奇古怪的元素,這個特色在1974年底推出的第九張專輯"Stormbringer"更為明顯。除了主打歌以外,其他幾首如"Lady Double Dealer"、"The Gypsy"、"Soldier Of Fortune"時常被電台播出。然而Blackmore卻對新專輯還有DP的走向不滿,因此,1975年春天Blackmore離開DP,找來大家熟識的Ronnie James Dio(發明金屬樂手勢devil horn的人,應該說,是他奶奶)自行組了新團Rainbow。
核心人物Blackmore的離開,使DP團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缺陷,但是團員不肯就此停住他們的搖滾之路。令許多長期歌迷驚訝的是,DP宣佈替補這個"無法取代的"職位人選是來自美國的吉他手Tommy Bolin。
Bolin會被選上的原因至少有兩種版本的說辭,Coverdale宣稱自己是建議選擇Bolin的人:"他走進來,瘦的像根耙,頭髮染成綠色、黃色還有藍色摻雜其中。在他旁邊的是令人目不轉睛的夏威夷女孩,穿著鉤針編織的衣服,衣服底下沒有任何的東西。他把插頭插進Marshall 100瓦的音箱裡...吉他手這個位子就是他的了。"
但是在1975年六月的音樂雜誌Melody Maker訪談中,Bolin說自己是受到Blackmore的推薦而來。同意加入DP的時候,Bolin正忙於他自己的第一張solo專輯。
DP再次復活後的第十張專輯"Come Taste the Band"發行於1975年十月,這個組合帶來的新穎又極度放克使DP的hard rock樂風更加鋒利,當然Bolin的影響十分重要,搭配兩位主唱,並且由吉他手醞釀出大部分內容。
很不幸的,Bolin隨後的個人吸毒問題慢慢顯露出來,許多表演被喊停,加上不少次令觀眾感到不舒服的演出,DP此刻處於危險中。


1976~1984 Band split, side projects


DP的結束是在1976年三月英國巡迴的利物浦Empire Theater,據報導主唱David Coverdale遞出辭呈含淚離開樂團,而DP解散的關鍵是由最後剩下的元老團員Lord和Paice,在最後一場演出之前一段時間決定的,當時沒有告知其他人。最後於1976年七月DP宣佈樂團解散。
DP解散後,Bolin剛完成第二張solo專輯。隨後跟隨英國知名吉他手Jeff Beck(早期和Eric Clapton、Jimmy Page一起組團)巡迴,而在邁阿密演出當天晚上,Bolin被女友發現不省人事,醫護人員迅速前來但還是晚了一步,官方宣佈的死因是多重的藥物中毒,當時他才25歲。
其他的歷任團員在這段期間則各自在許多樂團中獲得相當大的成功,這些樂團包括Black Sabbath、Whitesnake、Rainbow、Gillan。然而也有一些團員試著重組DP,特別是受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hard rock市場復甦的影響。
1980年,未被公認的DP版本由Rod Evans重組,團員中只有他自己曾經待過DP(即MarkⅠ的主唱),最後被DP的正規軍一夥以非法使用Deep Purple名字告到法庭,Evans被罰緩672000美金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團名,結束了這不被承認的重組。


1984~1994 Reunions and breakups


1984年四月,DP解散過了八年後,完整規模(且合法)的重組由70年代初的經典(MarkⅡ)團隊Blackmore、Gillan、Glover、Lord和Paice組成。第十一張專輯"Perfect Strangers"於1984年十月推出,銷售量極佳,包括演唱會必唱曲"Knocking At Your Back Door"、"Perfect Strangers" 的單曲。
重組後巡迴從澳洲開始,一路跨越世界到美國,接著夏天到歐洲,這次的巡迴獲得驚人的成功。但不知為什麼歸國後,DP在英國只選了一場位於Knebworth的音樂祭演唱(當時為他們暖場的是大家都認識的Scorpions),當天的天氣很差(暴風雨加上爛泥巴),但還是有八萬多個樂迷前往,這場gig被稱為"Return Of The Knebworth Fayre"(不懂是什麼意思@@"很猛就是了...XD)。
1987年第十二張專輯"The House of Blue Light"問世,隨後的世界巡迴也不例外(其中間斷了一段時間因為Blackmore在舞台上受傷手指骨折),還有另一張現場專輯"Nobody's Perfect"於1988年發行,所選的歌曲為這次巡迴的演出,但絕大部分的歌還是和最為成功現場專輯之一的"Made in Japan"歌單相近。在英國則推出一首新版本的"Hush"紀念樂團的二十週年。
1989年樂團又一次出現裂痕,Ian Gillan因為和Blackmore再次爆發衝突以及音樂理念相差太遠而被開除,這次的主唱空位由當年前Rainbow主唱Joe Lynn Turner替補。這個組合只錄了一張,第十三張專輯"Slaves & Masters",1990年發行。此張為Blackmore喜愛的DP專輯之一,雖然被許多樂迷嘲弄為所謂"Deep Rainbow"專輯。
這張專輯的巡迴結束後,替補Gillan的主唱Turner被迫使離團,因為Lord、Paice和Glover(以及唱片公司)希望Gillan回來因應樂團25週年。受到請求以及最後收到250000美金的Blackmore很勉強的軟化他的不願與不滿。
經典的MarkⅡ再次錄製了第十三張專輯"The Battle Rages On",雖然隨後的歐洲巡迴又是極為驚人的成功,Gillian和Blackmore兩人間的不合在這段期間再次升上了最高點。1993年十一月,和以往不同,這回是Blackmore離開樂團,而且至今從未回頭。這段期間大家都認識的光頭Joe Satriani被徵招入隊來完成日本12月的演出,也持續到1994年的歐洲巡迴,後來Joe被邀請成為永久團員,但是他的唱片合約把這個請求擋了下來。
最後樂團全體一致地選上美國爵士樂團Dixie Dregs/前衛搖滾團Kansas的吉他手Steve Morse成為Blackmore的永久繼承者,直到今天還還待在團隊裡。

 


1994~現在 Revival with Steve Morse


資歷也不淺的Steve Morse加入,帶有創造力的他為樂團注入全新的生命力,1996年第十四張專輯"Purpendicular"上市,表現出廣泛的音樂色彩。這次的巡迴重新改變了演出曲目,DP在整個剩下的90年代過得非常快活。
1998年發行第十五張專輯"Abandon",帶著煥然一新的熱忱四處巡迴。
1999年Jon Lord獲得一位同樣身為音樂家和作曲家的樂迷幫助,重新製作1969年的DP首張現場專輯"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因為原本的樂譜已經遺失,這項任務煞費每位成員的苦心。同年九月再一次的登上倫敦Royal Albert Hall,此回則是與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合作,Paul Mann指揮,音樂會中也演出各個成員在DP解散期間各自的創作solo。這個重大盛典被錄製成現場專輯"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作為紀念,1999年底發行。
2001年初,兩個類似的搖滾交響音樂會也在東京舉辦,隨後被錄製成多達12張CD的box set "The Soundboard Series"的一部分。
接下來的幾年大部分都在巡迴,樂團一直持續運作,直到2002年剩下的兩位DP元老團員之一Jon Lord宣佈從樂團退休,去追求他個人的project(特別是交響樂方面的興趣),留下他的Hammond Organ電子琴給他的接班人。
這份任重道遠的職位由搖滾鍵盤手老將Don Airey(曾待過Rainbow、Black Sabbath、Ozzy Osbourne、Whitesnake)接上,他曾在2001年一次Lord膝蓋受傷的時候幫助過DP。
2003年DP發行這五年來唯一的專輯,與新製作人Micheal Bradford合作,第十五張專輯"Bananas",受到高度讚賞,但是標題引起許多爭議。DP接著開始巡迴演唱。
2005年十月第十六張專輯"Rapture of the Deep"上市,以及例行的巡迴。
2007年二月,Ian Gillan請歌迷們不要購買一張由Sony BMG發行的現場專輯,那是他們1993年在英國伯明罕NEC的演出,這張現場的錄音先前被發行,雖然Gillan和其他團員沒有制止,但是Gillan說:"那是我生活的最低點之一─事實上,是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間DP在法國的巡迴總共賣了超過150000張門票。
2008年二月,DP首次登場於莫斯科,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在克里姆林宮舉行15週年紀念音樂會,這場演出主要是接到Dmitry Medvedev的個人邀請,當時是被視為十拿九穩的俄羅斯總統候選人。
2009年DP的第一場演出是2月18日在捷克Liberec市舉辦的FIS Nordic World Ski Championships世界溜冰賽開幕典禮。5月2日和5月4日分別又在捷克的Ostrava和Prague各辦了一場演唱會。根據他們的演出行程表,今年還會持續巡迴到年底。

以上由本人親自翻譯自Wiki~

=====================================================

今年一月多在網路上看到Deep Purple開始辦巡迴的時候,馬上查了一下購票網站,根據去年Coldplay和今年六月Eagles演唱會的票價來看,Deep Purple這種"天團"等級的一般價碼一定也是至少要兩千台幣以上,可是我選定的Ostrava這場(只分兩區)竟然只要790克朗(以現在的匯率來算約台幣1260元),需劃位的VIP區是990克朗(約台幣1600元),而布拉格場則是有嚴格分區,每區都要劃位,票價也更多樣,當然最前排價錢更是高。

這種價位實在讓我很想買VIP區,當時第一排還有四個空位,想想看只要台幣1600就可以坐在第一排聽Smoke On The Water,何等的享受!但是最後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保持著不論坐在多後面我還是能很enjoy這場秀的想法繼續等待了幾個月。

我之前在捷克衝演唱會都是單槍匹馬,這次和以往不同,音樂聽很廣的同學Lin也和我一起去,演唱會就是要多一點人才有意思啊~(雖然也才兩個人...)

我們進場以後在看台區看到舞台前面站了好多人,可是我記得網站上的舞台前是VIP才對啊?管不了這麼多,我們馬上下到一樓找入口處,竟然可以通往所謂搖滾區,同時看到了VIP區的指標往二樓,走進搖滾區往後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VIP區是正對舞台的看台區,有絕佳的觀看角度與高度,音場想必也是最清晰的,但是卻離舞台很遠很遠。

這時我十分慶幸當初沒有多花幾百塊買那"第一排"的位子,而且捷克人和台灣人一樣不怎麼愛衝前面(總是有一群觀眾很冷靜的坐在位子上,只差沒有捧著爆米花),所以我們一路鑽到前面大概第四~五排的位置,完全不費功夫:D

嗯...這件小事寫了這麼一大段,其實只是要表達我們為能站在前面感到非常興奮,來Ostrava這場不用人擠人真是選對了XD
這也是我喜歡在捷克聽演唱會的原因之一,因為經常是統一票價,VIP區、搖滾區、後方看台區你自己選,以去年LP為例,台幣1500左右就可以站在舞台正前方。

我們站好位子的時候台上正有個有人在拉小提琴的捷克搖滾團在暖場,唱了幾首歌之後換另外一個五人捷克樂團,都沒什麼在聽因為Lin被前面高個擋住,我們一直再找哪裡可以有比較好的視野。
暖場團終於下台了,時間差不多要八點,以往的經驗是至少要多等二十分鐘,所以就繼續發呆,也有不時發出的口哨聲和歡呼聲就是快給我滾出來的意思。

八點二十五分多燈終於暗下來,舞台燈光以深紫色為主體,後方批了四塊白布,左右上方各有大螢幕(但我們的位子要把頭往上仰90度才看的到@@")此時大夥的情緒當然是非常高漲啦!!
(01).JPG

團員一一從布幔後現身,以經典歌曲"Highway Star"作為開場,剛開始Gillan的聲音被樂器聲蓋掉許多,我聽了冒了點冷汗,擔心是不是設備沒有調整好,也擔心是不是整場都會聽不清處他在唱什麼,還好後來馬上就恢復正常了:)

Deep Purple - Highway Star Part1(Live in Ostrava)全景


Deep Purple - Highway Star Part2(Live in Ostrava)拉近


這首歌在金屬樂迷必看紀錄片之一的Global Metal,講到日本金屬文化的那段有被放上來,可以看到日本的Deep Purple俱樂部有許多穿著上班制服的中年人正陶醉的唱著這首歌。

又連續飆了三首歌以後Gillan才開口跟大家打招呼,觀眾也熱烈回應。
接著下兩首歌我沒有準備到所以"聽不懂",我就伸長脖子仔細觀察五位團員,Gillan只要不需要唱的時候都把麥克風塞到後面口袋,走到後面喝點水,然後在站到鼓具旁邊拿起鈴鼓搖啊搖的,往前走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他赤著光腳丫沒有穿鞋,感覺很愜意↓
(31).JPG

上文有提到2008年二月DP曾被邀請到莫斯科演唱,女主持人在他們表演結束後脫下了自己的鞋,她解釋說之所以這樣做是為擁護光腳演唱的Gillan。
Gillan飆高音的時候會縮起來,雖然他已經63歲了聲音還是很有力,高亢的音色照樣不輸給年輕人,只是還是能聽出來他真的上年紀了,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比Judas Priest的Rob Halford好多了XD
Gillan還有個特色就是他唱歌的時候會邊跳恰恰,還會站到吉他手旁邊做動作假裝在彈吉他。

為90年代Deep Purple帶來新生命的吉他手Steve Morse,別看他好像是團員裡最幼齒的,Morse今年已經54歲了!根本就猜不出來,而且身材保持的十分良好。整場演出他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好幾段吉他solo把Deep Purple原汁原味表現的淋漓盡致,Gillan似乎很愛戴他(是因為不用忍受前吉他手Blackmore了嗎XD),時常站在他的旁邊,每次都雙手比大拇指,每首歌結束都會湊到他耳朵旁講話然後拍拍他的肩膀。
(38).JPG

↑這段吉他solo就是再為下一首歌Sometimes I Feel Like Screaming醞釀氣氛,這首歌出自Morse加入DP後第一張作品,也是我第一次聽的DP專輯"Purpendicular"。副歌那一段一口氣喝成的詞句可以聽出Gillan有點吃力,有些音沒有很到位,不過我依然非常享受這首歌~

Deep Purple - Sometimes I Feel Like Screaming(Live in Ostrava)


再下來的The Battle Rages On,是Blackmore離開DP前的最後一張專輯,The Battle Rages On這首歌我很喜歡,節拍很快吉他的riff非常強烈,很有早期重金屬的味道!

Deep Purple - The Battle Rages on(Live in Ostrava)


這首氣勢奔騰的Battle結束後就是Don Airey的keyboard solo,因為他被電子琴圍住觀賞不到他的身手,只好仰角90度看頭上的螢幕,我對古典樂不是很了,只知道他編排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曲子在他的獨奏裡,讓觀眾聽的如癡如醉。這段solo我沒有錄,但是在你水管有看到不錯的版本
(40).JPG

下一首歌是Perfect Strangers,不知道布魯斯威利和荷莉貝瑞那部片有沒有什麼關係XD
這首我覺得聽現場的比較好聽,電子琴的前奏一出來馬上就引起觀眾歡呼(但是我沒錄到前奏那段= =")。

Deep Purple - Perfect Strangers(Live in Ostrava)


感覺已經聽了好多首歌,怎麼還沒有重頭戲呢?我開始預備錄影,結果接著一首歌是Space Trucking,雖然也是演唱會必唱歌之一但是我並沒有產生共鳴。
Space Trucking結尾的那個當下我覺得怎麼節奏拖了有點久,好像不太對勁,馬上把鏡頭調好對準舞台,果然,在水上抽煙Smoke On The Water終於出來啦!
簡潔有力的riff,大家熟悉的前奏一出現,現場瞬間為之瘋狂,安耐不住的人開始跳躍,拍手的把手高舉,其他歌詞不會唱不要緊,經典名句部份大家可是吼的非常有信心:smoke~on the wa~ter, fire in the sky, smoke~on the wa~ter !!!

Deep Purple - Smoke On The Water(Live in Ostrava)


嗨完煙在水上,大家還餘音繞樑,意猶未盡的時候台上的人就邊謝謝邊消失。這代表說我們要用最熱烈的掌聲再次歡迎深紫色合唱團出場~
(41).JPG

五位團員再次跑上舞台後又是一首大家都會哼的歌"Hush",讓身體會不自覺跟著動的歡樂曲子,Morse也在中間solo的部份跟觀眾玩我彈你唱的遊戲,然後就是Ian Paice的鼓solo。
老兄抱歉,沒有拍你的獨照...這張應該還能勉強看出Paice的鼓擺得陣行不太一樣,和一般的爵士鼓擺設左右相反。
(23).JPG 

下一首歌(也是最後一首),前段是包著頭巾的貝斯手Roger Glover的solo秀,因為他站太遠照的不清楚↓
(44).JPG

結尾以Black Night作為ending,Deep Purple這場演唱會就到這裡為止。
照例團員開始送東西,Morse丟出他的pick(有一片掉在我們前面但是沒人抓到,害我們拼命往地上看),Paice丟出他的鼓棒(其中一隻丟到我們前方結果被一位粗壯的老爸拿到開心的收起來),鍵盤手Airey沒東西送就把他的擦汗毛巾丟出來(Lin說:我才不要他擦過汗的毛巾咧!)。
很可惜最後沒有得到戰利品,不過我們順利的搭上電車也從容的坐上末班火車,只是我很笨的沒有想到十一點那麼晚而且又擠滿歌迷的電車怎麼可能會有查票員,還自作聰明的早早就先買好回程的電車票,浪費了一些零錢= ="

以下是這次演唱的歌單:
Highway Star
Things I Never Said
Into The Fire
Strange Kind Of Woman
Mary Long
Rapture Of The Deep
Contact Lost / Steve Morse Solo
The Well-Dressed Guitar
Sometimes I Feel Like Screaming
Wring That Neck
The Battle Rages On
Don Airey's Solo / Perfect Stranger
Space Truckin'
Smoke On The Water
Hush / Ian Paice's Solo
Roger Glover's Solo / Black Night

兩張精選照片↓
(22).JPG(24).JPG

 

從1968年到現在(除了1976~1983年間的"空窗期")他們持續著世界巡迴,DP一直是世界上最賣力巡迴演出的樂團之一。
團齡超過三十年,團員一個個年紀都大了,Ian Gillan今年63歲、Steve Morse最年輕54歲(完全看不出來...)、Roger Glove 63歲、Don Airey 60歲、Ian Paice 60歲,不知道未來Deep Purple還能在樂團活躍多久,但是搖滾不死(只是凋零是誰發明的啦XD?)是絕對能肯定的,活到老 搖滾到老,Deep Purple的音樂會存在每位樂迷心中永遠流傳下去~!

特別附上一段兩年前破金氏世界紀錄最多人同時彈吉他的短片,而這首歌就是Smoke On The Water。


Deep Purple的官網:http://www.deep-purple.com/
Deep Purple的Myspace:http://www.myspace.com/deeppurple

這是我打過最長的一篇網誌...終於結束了...如果您從頭到尾都看完也辛苦了,cheer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美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